2008年8月21日 星期四

台灣甲蟲悲歌_愛牠就請看動物頻道


學名:Dorcus curvidens formosanus
台灣大鍬形蟲是鍬形蟲科體型較大者,是台灣特有種,雄成蟲體長24~82mm,雌成蟲體長33~49mm。雖然分佈十分廣泛,但族群數量並不多。由於面臨棲地破壞及非法捕捉,造成族群生存壓力大。本種現已被政府列為保育類昆蟲,禁止任意捕捉、販售。

 下列轉載,讓專家來說明
外來種鍬形蟲、兜蟲及國內甲蟲飼育之現況

李惠永*、楊平世**

* 國立台灣大學昆蟲系昆蟲保育研究室研究助理
**國立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院長

摘要
日本政府自1999年大幅度開放外國產鍬形蟲、兜蟲合法進口後,每年輸入日本境內的外國產鍬形蟲及兜蟲成倍數增長,截至2003年為止,共開放了436種鍬形蟲及兜蟲。1999年至2002年間,日本境內共有41次外國產鍬形蟲及兜蟲在野地被採獲的紀錄;這41筆資料包括了11種外國產鍬形蟲及4種外國產兜蟲。1999至2003年間有許多因逃逸、野放或棄養而在野地與本土種類雜交的紀錄。也有因外來種甲蟲身上攜帶璊類,而造成日本本土甲蟲死亡的案例。台灣截至目前為止,有4種外來種鍬形蟲和兜蟲在野地被捕獲,其中來自菲律賓的菲律賓肥角鍬形蟲(Aegus philippinensis Deyrolle, 1865)已在台灣野地立足並持續擴散。在販賣外國產鍬形蟲及兜蟲活體的昆蟲商店部分,台灣目前有12戶(不含水族館),其中北部有4戶、中部5戶、南部3戶,經由逢機調查北、中、南部各一戶昆蟲商店發現,市面上外國產的鍬形蟲成蟲於2003年10月6日至10月8日其間至少有65種,兜蟲至少有17種,這些種類原產地的範圍遍及五大洲。而以昆蟲為主的交易網站,公開的有18個,私人社團性質的則有將近40個。

關鍵詞:外來種、鍬形蟲、兜蟲、昆蟲商店、昆蟲網站。

前言
近年來全世界興起飼養甲蟲的風潮,尤其以歐洲、美洲及日本最為瘋狂,在網路發達與交通便利的情況下,這些活體昆蟲被當成商品交易,經由航空運輸,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到達地球的另一端,許多販賣活體昆蟲的商店及網站陸續成立,以鄰近的日本為例,日本境內有超過500家的昆蟲商店及超過1000個以販賣活體昆蟲為主的網站(私人統計資料)。西元1992年,「Biotec」菌系瓶商品化生產後,日本的甲蟲愛好者開始大量飼養鍬形蟲(藤田, 2003),而後又有許多品牌的甲蟲飼育用品陸續推出,甲蟲相關之雜誌、期刊亦紛紛出刊,掀起了日本境內飼養甲蟲的熱潮。以長度75mm的日本大鍬形蟲(Dorcus hopei binodulosus)為例(見表一),早年身價動輒十萬日幣,在大量飼養後,僅需6000日幣。在飼養人數不斷增加的情況下,日本的鍬形蟲種類已經無法滿足甲蟲愛好者的需求,許多寵物業者及甲蟲愛好者紛紛要求政府開放進口外國產甲蟲。台灣受日本之影響,許多業者進口日本飼養甲蟲之相關用品,並透過各種管道取得外國甲蟲,在台灣寵物界掀起一波熱潮。本文以日本之經驗為借鏡,希望提供相關單位做為參考之依據。

一、日本開放外國甲蟲進口

1999年6月,農林水產省首次開放澳洲的彩虹鍬形蟲(Phalacrognathus muelleri)進口,之後分別於2001年12月、2002年3、6、9月大幅度的開放外國甲蟲合法進口(荒谷, 2002),其中2001年開放了117種;2002年再增加138種;至2003年3月為止,共開放了436種;其中鍬形蟲383種,兜蟲53種(資料來源:日本農林水產省官方網站)。詳細之名錄見附錄一及附錄二。
依據日本植物防疫所所公布之數據顯示,1999年日本各防疫所檢疫合法申報進口之外國鍬形蟲及兜蟲約為8000餘隻,2000年增至70005隻,到了2001年暴增至682927隻(見表二),幾乎成等比級數成長。荒谷(2002)指出,許多業者在坊間所販賣的鍬形蟲和兜蟲為當時禁止進口的種類(例如:Dorcus grandis及D. velutinus),顯示仍有許多業者以非法的管道輸入外國產的甲蟲,日籍學者荒谷邦雄推測,自1999年開放外國甲蟲進口後的3年內,以合法及非法管道輸入日本的鍬形蟲及兜蟲總數超過一百二十萬隻。

二、外來鍬形蟲及兜蟲在日本野地的捕獲記錄

西元1980年7月,廣島縣街道的路燈上採獲一隻印尼產的扁鍬形蟲(Dorcus Taurus gypaetus)(中根, 1987),該種鍬形蟲為爪哇特有亞種。1981年7月12日,一隻南美產的兜蟲(Chalepides sp.)在和歌山縣被捕獲;1997年8月,大阪府的道路上採獲一隻印尼爪哇特有的扁鍬形蟲(Dorcus bucepharus)(荒谷, 2002)。1999年以前,日本政府還未大規模開放外國甲蟲進口時,全日本境內僅有上述3例外國產鍬形蟲、兜蟲在日本境內遭捕獲的記錄,1999年至2002年9月間,日本境內有20次外國產鍬形蟲在野地被採獲的紀錄及21次外國產兜蟲在日本被捕獲,共41筆的資料,至今已有11種外國產鍬形蟲及4種外國產兜蟲在日本被捕獲(荒谷, 2002),詳見表三,而這些案例,相信只是冰山的一角。

三、外來種鍬形蟲及兜蟲潛在的危險性

(1.)危害當地農作物造成經濟上的損失:
有許多昆蟲在原產國會危害當地的植物(桐谷, 2002),以鍬形蟲和兜蟲為例,南美產的Cantharolethrus 屬的鍬形蟲會危害酪梨(荒谷, 2002);新幾內亞產的金鍬形蟲(Lamprima adolphinae)會利用大顎將菊科植物的莖切斷,再吸取其汁液,造成農產損失(鈴木,1995、2000;荒谷, 2002);另外犀角金龜(Oryctes rhinoceros)及其近緣種兜蟲Enema pan和Trichogomphus martabani 則會危害椰子(鈴木,1995;荒谷, 2002),以犀角金龜為例,犀角金龜50年前在八重山群島被發現後,開始危害椰子及行道樹,而後逐漸向北擴散至奄美大島,至2001年,京都亦可採獲犀角金龜的個體(Araya, 2001)

(2.)造成基因污染:
1999年以後,日本大鍬形蟲(Dorcus hopei binodulosus)的其餘亞種都合法的被輸入日本(如:D. h. hopei、D. h. formosanus及D. h. grandis),許多業者為了飼育出更大型的日本大鍬形蟲,將日本大鍬形蟲與其餘亞種進行人為的雜交(小島, 2003;荒谷, 2002),這些雜交個體若逃逸至野外,勢必會造成基因污染的問題。這些雜交個體在日本野地也有採獲的案例,依據荒谷(2002)的記載,東南亞產扁鍬形蟲與日本產扁鍬形蟲雜交所繁殖的後代在靜岡縣被捕獲,也有數個雜交後所繁殖的鍬形蟲幼蟲在野地被捕獲的案例。
有許多日本本土的鍬形蟲、兜蟲在業者及愛好者飼養後,不當野放因而造成基因污染,例如:日本北海道的北部及東部,已有日本本土亞種的獨角仙(Trypoxylus dichotoma septentrionalis)在野外立足,即使冬天的溫度達到-20°C,仍可存活(熊谷,1996;荒谷, 2002);另外,沖繩特有亞種的獨角仙(T. d. takarai)被野放至本島,並與本島亞種(T. d. septentrionalis)雜交。另一個案例則是南西諸島的扁鍬形蟲(Dorcus titanus sakishimanus)被野放至本島而與本島產亞種(D. t. pilifer)雜交(荒谷, 2002)。

(3.)帶來寄生蟲及媒介病蟲害:
依據五箇(2002)及荒谷(2002)的報告顯示,已有許多例外來種甲蟲蟲體上攜帶璊類,因而造成日本本土甲蟲死亡的案例。
荒谷(2002)認為,檢疫的精神在於「預防的原則」,在無法確定這些外國甲蟲是否會造成問題之前,不應該貿然開放外國甲蟲的進口。

四、台灣外來種鍬形蟲及兜蟲的捕獲記錄

(1.)Cyclommatus giraffa Möllenkamp, 1904
原產地:婆羅洲之沙巴、印尼等地。
外部型態:
體呈紅褐色,翅鞘略帶淡綠色之光澤,雄蟲大顎隨體型之大小有極大之差異,大型個體大顎修長,大顎靠近尖端部向內彎曲,且內緣具一排尺列,大顎靠近基部處具1至2枚小齒凸,中型個體該枚小齒凸消失,小型個體大顎短小,大顎內緣自尖端至基部處皆呈鋸齒狀。
本種鍬形蟲為1994年在屏東恆春所採獲,源產地為婆羅洲,推測為飼養逃逸之個體,至今無第二筆之採集資料。

(2.)Dorcus antaeus Hope,1842
原產地:印度東北部、不丹、錫金、緬甸、泰國北部、越南北部雲南南部及馬來半島等地。
外部型態:
體呈黑色,翅鞘光亮無點刻,雄蟲大顎中央具一齒凸,齒凸略呈片狀,頭部前緣兩側靠近大顎基部處向前突起。本種雄蟲之體型及大顎型態略似台灣大鍬形蟲(Dorcus hopei formosanus),本種頭幅較台灣大鍬形蟲寬,且大顎向內彎曲之程度較同體型之台灣大鍬形蟲大。
本種鍬形蟲於2000年在台北縣土城及2001年在台北市木柵皆有被採獲的紀錄,經調查為甲蟲愛好者為了方便就近採集所野放之個體。

(3.)Aegus philippinensis Deyrolle, 1865
原產地:菲律賓。
外部型態:
體呈黑色,翅鞘上有許多縱向條紋,呈平行排列,大顎中央處具一小齒凸,大顎基部較寬且具一向內相對之鈍齒凸,眼緣後方具一明顯之突起,大型個體略呈梯形,小型個體略呈三角形。
本種鍬形蟲於1995年在高雄之原木工廠原木下方之木屑中被採獲許多成蟲及幼蟲,隨後在許多家原木工廠相繼被採獲。1996年在高雄及屏東的市區和郊區有超過30筆的採集記錄,目前在南台灣已經在野地立足,並持續擴散中。本種對朽木及木屑不具選擇性,對環境的適應力佳,世代短,經人工飼養發現,該種肥角鍬形蟲完成一個生活史,僅需2至3個月,成蟲壽命長,可存活半年至一年半。本種原產地在菲律賓,台灣之族群推測為伴隨原木進口而入侵台灣的種類。

(4.)Chalcosoma aucasus
原產地:印尼、蘇門答臘、爪哇、馬來半島。
外部型態:
雄蟲體呈黑色,翅鞘會泛油亮金屬綠色光澤,前胸背板有兩個向前延伸的胸角,頭部具一向上延伸的頭角。
本種為2001年甲蟲愛好者於北部原木工廠巨木下方的朽木屑中發現幼蟲,攜回飼養羽化後,確認為南洋大兜蟲。目前在台灣野外並無成蟲的採集記錄。

五、台灣目前之昆蟲商店及昆蟲網站

台灣目前以販賣昆蟲及其相關商品之昆蟲商店共有13戶(不包含水族館),其中北部有5戶、中部5戶、南部3戶(見附錄三),這13戶當中僅有1戶未販售外國產活體甲蟲,逢機調查北、中、南部各一戶昆蟲商店(調查時間2003年10月6日至10月8日)後發現,此三日內市面上外國產的鍬形蟲成蟲至少有65種,兜蟲至少有17種(見附錄五),這些種類原產地的範圍遍及五大洲,上述的這82種鍬形蟲和兜蟲僅止於成蟲的部分,若包括幼蟲及所有的商家在內,台灣境內所有的外國產鍬形蟲及兜蟲活體的部分,保守估計超過150種。而這些活體昆蟲,絕大多數經由郵件包裹非法進口,台中關稅局派駐台中郵政總局的官員,於2002年8月所查獲的昆蟲活體包裹,則為近年來昆蟲活體走私的最大宗。
在昆蟲用品的部分,台灣有3家貿易商分別代理進口日本「奈良」、「Fujikon」及「Marukan」的昆蟲相關用品。這些用品包括了甲蟲產卵用的朽木、飼育幼蟲專用的發酵木屑、菌系瓶、營養液、腐植土還有標榜著可以延長壽命、提高產卵率各式各樣口味的果凍、果凍座、人工樹液、防璊噴液、保濕液……..等等,琳瑯滿目,五花八門。隨著這些商品的引進,一般上班族能夠輕易的取得這些飼養甲蟲的材料,再加上飼養甲蟲只需要小小的空間,在寸土寸金的台灣,更容易為大眾所接受,這股「甲蟲飼育風潮」目前正吹向台灣。
許多不願投資店面的個體戶,則以架設網站的方式,透過網路來進行昆蟲活體交易,目前台灣地區架設網站來買賣昆蟲活體,或提供交流區供甲蟲愛好者進行交易的網站超過50個,其中有許多屬於私人社團性質,不對外開放,公開進行交易的網站主要有18個(見附錄四)。以某網站剛成立的飼育用品專區為例,開放僅3天,即有超過四萬人次的瀏覽記錄,顯示台灣潛在的甲蟲愛好者及飼育者人數眾多,超乎想像。

六、台灣是否適合外國產甲蟲生存

荒谷(2002)曾就氣溫的角度來比較鍬形蟲的重要產地尼泊爾與日本大阪月均溫的差異(見圖一),由圖一中可知,大阪的每月最高溫和最低溫絕大多數都介於尼泊爾最高溫和最低溫之間,顯示大阪的氣候較尼泊爾來的穩定,再加上鍬形蟲和兜蟲的幼蟲都生活在木頭或腐植土中,即使在冬天,溫度依然穩定,少有變化(荒谷, 2002),再者昆蟲的適應力強,以日本本土亞種的獨角仙(T. d. septentrionalis)為例,縱使遭人們棄養於冬天溫度僅有-20°C的北海道,仍能於野外立足(熊谷,1996;荒谷, 2002),荒谷因而推測,外來種甲蟲在日本有絕對的危險性。
台灣到底適不適合外國產甲蟲生存呢?依據中央氣象局的氣象資料,將台中地區民國91年的月均溫與尼泊爾來比較(見圖二),可以發現除了7月略高於尼泊爾的最高溫外,其餘的溫度都介於尼泊爾最高溫和最低溫之間,且較日本溫暖,更適合外國產甲蟲的生存。台灣地理位置橫跨熱帶和亞熱帶,境內高山林立,高度超過3000公尺的高山即達百餘座,氣候包含了熱帶型氣候、亞熱帶氣候和溫帶型氣候,各方面的氣候條件都優於日本,適合各式各樣的昆蟲生存,如果這些甲蟲愛好者都持著「放生即是保育」的錯誤觀念,將飼養的外國甲蟲恣意野放,這些甲蟲對台灣環境的破壞和對本土昆蟲所造成的影響,絕對更甚於日本地區。
其實台灣稱得上是昆蟲王國,光是甲蟲,就有5000種之多,鍬形蟲種類亦超過50種,如此豐富的昆蟲資源,都可以成為推廣教育的絕佳材料,是不是一定要飼養外國昆蟲呢?如果真非飼養不可,一定要有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

七、尊重生命、尊重原產國

坪井(2000)曾探討日本人將昆蟲放生的五個理由:(1)養太多了當成垃圾丟掉(棄養)。(2)為了方便就近採集,將其野放至住宅附近。(3)棲地面臨開發,將昆蟲移至別處。(4)著名的棲地昆蟲數量變少,便放入新的個體。(5)假保育之名隨意放生。台灣除了上述五項原因之外,更因宗教因素,使得許多人有放生的習慣,尤其許多宗教團體會定期舉辦大規模的放生活動,從各方面來看都是非常不恰當的。
日本在1999年大幅度的開放外國產甲蟲進口,可以合法輸入436種的鍬形蟲及兜蟲,許多日本政府開放的種類,在原產國是受保護的種類,例如:台灣的長角大鍬形蟲(Dorcus schenklingi)、 台灣大鍬形蟲(D. hopei formosanus)。有些種類則為原產國禁止輸出的種類,例如:印度的金剛鹿角鍬形蟲Rhaetus westwoodi、澳洲的彩虹鍬形蟲(Phalacrognathus muelleri)、中南美洲的長戢大兜蟲(Dynastes hurcules hurcules),日人為了取得珍稀種甲蟲,不惜以金錢攻勢,誘使當地民眾犯罪。
也有部分日本開放的鍬形蟲種類,為華盛頓公約(CITES)所保護的種類,例如產於南非的糞鍬屬(Colophon)鍬形蟲,糞鍬屬為南非特有屬,全屬受CITES保護,目前該屬共有16種,日本開放10種合法進口,引起全世界的韃伐。
也有許多日本人親自到全世界去採集鍬形蟲和兜蟲,而遭到原產國逮捕的案例,以台灣為例,2000年7月14日,中正機場海關也曾查獲日人攜帶台灣保育類鍬形蟲出境的案例,許多日本的甲蟲雜誌也公然刊載台灣採集記行,例如:齊藤(1998)、齊藤(2003)、久保(2003),其中包括許多台灣保育類的昆蟲。
飼養甲蟲,從推廣教育的觀點來看,並不是一件壞事,但是飼養者必須尊重生命,嚴守道德份際,千萬不可恣意放生,造成環境的負擔。IUCN(2000)明白指出,從生物多樣性的長期角度來看,外來種入侵的問題會比棲地消失來的嚴重,會成為生物多樣性最大的威脅。


參考文獻

久保道生。2003。わたしの見たTAIWAN。Lucanus World(33):14-17。
小島起史。2003。危機にする瀕日本在來種のクワガタムシ。Lucanus World(33):50-55。
水沼哲郎、永井信二。1994。世界のクワガタムシ大圖鑑。むし社。337pp。
中根猛彥。1987。廣島で發見されたクワガダムシの1種について北九州の昆虫34(2):137。
五箇公一。2002。農業用マルハナバチとペット用クワガタをめぐって。昆虫と自然 37(3):8 -11。
行政院農委會。1989。野生動物保育法規彙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台北 78 pp。
坪井源幸。2000。近年のクワガタ放虫について思うこと。アルマ(1):174-177。
荒谷邦雄。2002。クワガタムシ科における侵入種問題。昆虫と自然 37(5):4 -7。
荒谷邦雄。2002。日本產クワガタムシ的保全生物學。昆虫と自然 37(5):2 -3。
荒谷邦雄。2002。外來カブトムシ․クワガタムシ。外來種ハンドブック。158-159p。
桐谷圭治。2002。日本の外來昆虫。昆虫と自然 37(3):2 -3。
連裕益、李惠永、劉建男。1999。森林昆蟲-導讀手冊。政院農業委員會 台北 155 pp。
鈴木知之。1995。パプアキンイロクワガタの奇妙な生態。月刊むし(228):20-26。
鈴木知之。2000。熱帶雨林のクワガタムシ。むし社。329pp。
熊谷貞治。1996。北海道山ガブトムシの分佈と長生き記錄。月刊むし(310):22-23。
齊藤博文。1998。台灣採集記。Kuwata(1):11-16。
齊藤博文。2003。台灣採集探訪。Lucanus World(33):8-12。
藤田宏。2003。日本のオオクワガタ20年史とギネス記錄。Bekuwa(8):9。
IUCN(2000). IUCN 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biodiversity loss caused by alien invasive species.
Kiritani, K. 1999. Exotic insects in Japan. Entomological Science 1:291-298p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很高興收到你寄來的E-MAIL~
我在台灣設計博覽會上看過你這項作品
我還十分喜歡呢!

我決定不買甲蟲來養了.本來有這種念頭
但還是了解他就好了.不需要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