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7日 星期六

快樂的悲觀,痛苦的樂觀

「很抱歉!經過評估,我們無法核貸給你。由於你的事業體屬文創產業,比較一般民眾創業類別不同,而且財務報告還看不出有任何獲利,再加上還有房貸,所以.......」我靜靜地聽,那像是答錄機傳來的機械語音,不帶一絲情感和理解。想想也是天真,在台灣這個對文化、設計、藝術、綠色環保有著無用之用想法和觀念的社會,想從政府和銀行的手中乞到資金,只能說是緣木求魚,一但想以文創設計為其工作生涯,除非遠赴國外深造進修,才能有一絲機會,不然就只能像一百年國慶的藝術舞台劇(夢想家),如大陸人說的:有關係就沒關係,沒關係就有關係。

想想自己為什麼想從事"綠色文創"這沒聽過的事業,起因就是因為有了小朋友誕生,接下來就是養育她,然後期待他平安長大,給她美好的未來。這個過程除了"愛"之外,最需要的就是"未來"這部份,多數人只想用錢來完成這種所謂的夢想和教育,不過, 想想您的小寶貝哭鬧時,惟有父母溫暖的雙臂能給她溫暖,而不是疊成一疊的千元鈔票。當然,雙手懷抱著小寶貝,就無法空出手來工作,這時候請再想想,工作是指是你生活的一部份,小孩卻是你身上的骨與肉,人生有很多時候是無法兼得,如同城市獵人主角阿獠說得:沒工作的時候就是修身養性的時候。
說一聲:謝謝。感謝他的說明,面對這類只靠數字來決定的業務,在高風險,低獲利的數字估算中,是不可能有核貸的奇蹟出現,通常夢想或理想就屬這類。沒關係 反正在下懷抱著希望,既然選擇了不隨波逐流,這樣的逆勢就處處存在,在下很高興自己有這樣的覺悟。

2011年12月5日 星期一

我有一個夢想_馬丁.路德.金恩


馬丁.路德.金恩
我有一個夢想
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美國人逐漸認識到,南北戰爭所致力解放黑奴運動,並沒有產生使美國黑人成為完全平等公民的預效果。十九世紀後期,美國黑人的公民權利受到州和地方歧視黑人的法規和慣例層層約束和限制。在日常生活中,美國黑人常常被隔離開來,不能與白人同在一個學校上學,乘坐同一公共交通工具,同在一個地方居住。黑人不能充分參與美國社會生活,甚至在一百年後仍然和奴隸一樣被剝奪各種權利,他們生活水準的提高與國家的發展並非完全相稱。因此美國黑人的平等問題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黑人志願團體和教會以及其它各階層關心此事的美國人團體,同心合力掀起了一場爭取民權的運動。他們敦促國會通過強有力的法律,清除美國社會種族隔離和種族歧視的最後殘餘。一九六三年八月二十八日在華盛頓林肯紀念堂舉行的「為工作的自由進軍」是民權運動的重要里程碑。那天最激勵人心的,是馬丁路德金恩牧師代表南方基督教領導會議所作的講演。 一位新聞記者指出,金氏的演講「充滿林肯和甘地精神的象徵和聖經的韻律」。他既義正嚴辭又有節制;公開宣揚-這是其基本哲學的一部分--非暴力的改革途徑;並且侃侃陳詞,雄辯有力。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美國國會、總統和法院將金氏在講演中提到的各種法律障礙解除了。
一百年前,一位偉大的美國人簽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今天我們就是在他的雕像前集會。這一莊嚴宣言猶如燈塔的光芒,給千百萬在那摧殘生命的不義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帶來了希望。它之到來猶如歡樂的黎明,結束了束縛黑人的漫漫長夜。然而一百年後的今天,我們必須正視黑人還沒有得到自由這一悲慘的事實。一百年後的今天,在種族隔離的鐐銬和種族歧視的枷鎖下,黑人的生活備受壓搾。一百年後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質充裕的海洋中一個窮困的孤島上。一百年後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縮在美國社會的角落裡,並且意識到自己是故土家園中的流亡者。今天我們在這裡集會,就是要把這種駭人聽聞的情況公諸於眾。就某種意義而言,今天我們是為了要求兌現諾言而彙集到我們國家的首都來的。我們共和國的締造者草擬憲法和獨立宣言的氣壯山河的詞句時,曾向每一個美國人許下了諾言。他們承諾給予所有的人以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剝奪的權利。就有色公民而論,美國顯然沒有實踐她的諾言。美國沒有履行這項神聖的義務,只是給黑人開了一張空頭支票,支票上蓋著「資金不足」的戳子後便退了回來。但是我們不相信正義的銀行已經破產。我們不相信,在這個國家巨大的機會之庫裡已沒有足夠的儲備。因此今天我們要求將支票兌現--這張支票將給予我們寶貴的自由和正義的保障。我們來到這個聖地也是為了提醒美國,現在是非常急迫的時刻。現在決非侈談冷靜下來或服用漸進主義的鎮靜劑的時候。現在是實現民主的諾言的時候。現在是從種族隔離的荒涼陰暗的深谷攀登種族平等的光明大道的時候。現在是向上帝所有的兒女開放機會之門的時候。現在是把我們的國家從種族不平等的流沙中拯救出來,置於兄弟情誼的磐石上的時候。如果美國忽視時間的迫切性和低估黑人的決心,那麼,這對美國來說,將是致命傷。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來,黑人義憤填膺的酷暑就不會過去。一九六三年並不意味著鬥爭的結束,而是開始。有人希望,黑人只要消消氣就會滿足;如果國家安之若素,毫無反應,這些人必會大失所望的。黑人得不到公民的權利,美國就不可能有安寧或平靜。正義的光明的一天不到來,叛亂的旋風就將繼續動搖這個國家的基礎。但是對於等候在正義之宮門口的心急如焚的人們,有些話我是必須說的。在爭取合法地位的過程中,我們不要採取錯誤的做法。我們不要為了滿足對自由的渴望而抱著敵對和仇恨之杯痛飲。我們鬥爭時必需求遠舉止得體,紀律嚴明。我們不能容許我們的具有嶄新內容的抗議蛻變為暴力行動。我們要不斷地昇華到以精神力量對付物質力量的崇高境界中去。現在黑人社會充滿著了不起的新的戰鬥精神,但是我們卻不能因此而不信任所有的白人。因為我們的許多白人兄弟已經認識到,他們的命運與我們的命運是緊密相連的,他們今天參加遊行集會就是明證。他們的自由與我們的自由是息息相關的。我們不能單獨行動。當我們行動時,我們必須保證向前進。我們不能倒退。現在有人問熱心民權運動的人,「你們什麼時候才能滿足?」只要黑人仍然遭受警察難以形容的野蠻迫害,我們就絕不會滿足。只要我們在外奔波而疲乏的身軀不能在公路旁的汽車旅館和城裡的旅館找到住宿之所,我們就絕不會滿足。只要黑人的基本活動範圍只是從少數民族聚居的小貧民區轉移到大貧民區,我們就絕不會滿足。只要密西西比仍然有一個黑人不能參加選舉,只要紐約有一個黑人認為他投票無濟於事,我們就絕不會滿足。不!我們現在並不滿足,我們將來也不滿足,除非正義和公正猶如江海之波濤,洶湧澎湃,滾滾而來。我並非沒有注意到,參加今天集會的人中,有些受盡苦難和折磨;有些剛剛走出窄小的牢房;有些由於尋求自由,曾在居住地慘遭瘋狂迫害的打擊,並在警察暴行的旋風中搖搖欲墜。你們是人為痛苦的長期受難者。堅持下去吧,要堅決相信,忍受不應得的痛苦是一種贖罪。讓我們回到密西西比去,回到阿拉巴馬去,回到南卡羅來納去,回到喬治亞去,回到路易斯安那去,回到我們北方城市中的貧民區和少數民族居住區去,要心中有數,這種狀況是能夠也必將改變的。我們不要陷入絕望而不克自拔。朋友們,今天我對你們說,在此時此刻,我們雖然遭受種種困難和挫折,我仍然有一個夢想。這個夢想是深深紮根於美國的夢想中的。我夢想有一天,這個國家會站立起來,真正實現其信條的真諦:「我們認為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我夢想有一天,在喬治亞的紅山上,昔日奴隸的兒子將能夠和昔日奴隸主的兒子坐在一起,共敘兄弟情誼。我夢想有一天,甚至連密西西比州這個正義匿跡,壓迫成風,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將變成自由和正義的綠洲。我夢想有一天,我的四個孩子將在一個不是以他們的膚色,而是以他們的品格優劣來評價他們的國度裡生活。我今天有一個夢想。我夢想有一天,阿拉巴馬州能夠有所轉變,儘管該州州長現在仍然滿口異議,反對聯邦法令,但有朝一日,那裡的黑人男孩和女孩將能與白人男孩和女孩情同骨肉,攜手並進。我今天有一個夢想。我夢想有一天,幽谷上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聖光披露,滿照人間。這就是我們的希望。我懷著這種信念回到南方。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將能從絕望之嶙劈出一塊希望之石。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將能把這個國家刺耳爭吵的聲,改變成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優美交響曲。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將能一起工作,一起祈禱,一起鬥爭,一起坐牢,一起維護自由;因為我們知道,終有一天,我們是會自由的。在自由到來的那一天,上帝的所有兒女們將以新的含義高唱這支歌:「我的祖國,美麗的自由之鄉,我為您歌唱。您是父輩逝去的地方,您是最初移民的驕傲,讓自由之聲響徹每個山崗。」如果美國要成為一個偉大的國家,這個夢想必須實現。讓自由之聲從新罕布什爾州的巍峨峰巔響起來!讓自由之聲從紐約州的崇山峻嶺響起來?讓自由之聲從賓夕法尼亞州阿勒格尼山的頂峰響起來!讓自由之聲從科羅拉多州冰雪覆蓋的洛基山響起來!讓自由之聲從加利福尼亞州蜿蜒的群峰響起來?不僅如此,還要讓自由之聲從喬治亞州的石嶙響起來?讓自由之聲從田納西州的瞭望山響起來!讓自由之聲從密西西比的每一座丘陵響起來?讓自由之聲從每一片山坡響起來。當我們讓自由之聲響起來,讓自由之聲從每一個大小村莊、每一個州和每一個城市響起來時,我們將能夠加速這一天的到來,那時,上帝的所有兒女,黑人和白人,猶太教徒和非猶太教徒,耶穌教徒和天主教徒,都將手攜手,合唱一首古老的黑人靈歌:「終於自由啦!終於自由啦!感謝全能的上帝,我們終於自由啦!」

漱木齋的夢想重要性及永續性


夢想的重要性及永續性
在人口爆炸的時代,人類的各項活動再全球化的口號下更加激烈,伴隨而來的氣候變化、經濟蕭條、社會問題、各國之間的天然資源爭奪。在這充滿"私慾"觀念的時代,每個政府,企業都意識未來只會更艱難,所有事物將如何永續?變成一個難解的課題。
我們都受到"自然"的控制,四季交替所產生各樣氣候變化,人類只能無奈配合,無法改變,既便人們心懷人定勝天的奮鬥精神,一但改變,大自然的反撲也是遲早的事。唯有順應、了解土地,依循自然,以敬畏的態度來和天地共存榮。
了解土地、認識土地,在這現今資本主義體制下,顯然不是一般人們願意花時間去學習,是故 這類的工作只好被披上公益團體,從事工作的人不是親友家人口中的傻瓜,不然就是一般人嘴上尊敬、崇拜、私下卻又敬謝不敏。聖嚴法師的心六輪運動,早已說明各項事物如何永續的方法,「用心」是所有一切的開始,所以我們用心來替台灣土地上的故事傳達,其一是我們希望所設計的黑面琵鷺轉化成一個文創符號,而且附載著更多專門的知識,讓每個人能藉由文創商品充實我們的土地故事。前面我們提到永續就是依循自然,就必須去了解一同生長的動植物種,進而去維持和聯繫和環境的關係,透過台灣保育動植物的文創商品,讓我們從現在,重新開始。

2011年10月6日 星期四

10月伊聖詩季刊




“我不是非要成功不可,但我一定要遵從良知”      亞伯拉罕.林肯

每當我閉上眼睛,漸漸地似乎就聽到這個世界,萬物的聲音,有別於(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所形容的「我在灌木、大樹、草坪和岩石間行走的時候,是多麼快樂啊!因為樹叢、花草和岩石,都能給人以共鳴。」而是更廣闊的、遠近的、生命意志的聲響。它會是路旁佇著的流浪狗、道路開拓前的植林、冰上倦伏的北極熊、偷拿遊客食物的猴群、對“價值”抗爭的遊行隊伍、經濟開發下的犧牲鏈、社會和國際間的弱勢⋯所有無法以“平等理念”發展,甚而消失或消失中的生命的信念,它們以只有內心才能聽見、感受的方式出現。
MUTO(木頭)就是在這樣的理念下成為品牌精神,傾聽心聲和傳遞心聲是我們努力的目標。我們挖掘和開發對環境友善的創作人和商品,然後將這一份心意傳遞給消費者,讓消費者清楚瞭解商品的設計、手藝、材料、製作、包裝,都透露創作人要表達出這一份商品所蘊含對改善世界環境的渴望。
面對地球,人類著實渺小,但是實際情形卻是地球所面臨的問題,絕大多數也是來自人類的手。MUTO覺得現今人類必須增加一個“基本認知”就像我們會認為是台灣人、中國人、黃種人,我們應該植入我們在地球上最早的身分“地球人”因為我們的骨、肉,這些化學有機體組合大地的所有生命體,包括你我,我們期待每個人能將“地球人”這一份體認在往後的年歲。當我們逐步完成家庭興旺、社會繁榮、國家強盛,然而回頭發現我們的土地不復、森林不茂、河水不流,繁華富貴亦何用!我們都是地球人,沒有大地的賦於,我們難以存活,珍惜地上的生命,並不是義務,而是本分。願MUTO能激勵每個人都有的共識,願我們能同心協力一起完成。

2011年9月10日 星期六

青蛙村比賽


青蛙村的運動大會,高潮就是登爬一龐大水塔,所有的選手圍在水塔的周圍,每個人都想佔好的位置,好能超越其他人。
不過這個水塔可不簡單,長滿青苔和鏽蝕,而且又高又大,以青蛙的身高,就像是要登上月亮般的艱困,也就因為如此,才有挑戰的可能。
鳴槍響起,大家爭先恐後往上撲,不一會而,水塔底層密密麻麻地滿是青蛙。比賽如火如涂進行中,不少青蛙已經敗陣下來了‥越過水塔中線,只剩下數十位青蛙還一步一步往前,那些先退下的青娃開始討論起來,認為這個比賽是不可能完成的,果不期然,超過中線的選手也一一掉下來,大家紛紛搖頭說這根本辦不到!超越青蛙極限了⋯不要浪費時間了!正當大家以為所有青蛙都下來了,沒想到還有一隻在上頭,而且已經快到達水塔頂了。
年輕的青蛙男孩來了,大家都很好奇他是如何辦到的?如何鍛鍊身體?一大堆問題推向他,年輕的男孩只是一個勁的微笑。這個時候男孩的母親跚跚靠來身旁,叫大家先冷靜冷靜。母親說:大家問再多問題都沒用。“為什麼?”大家異口同聲地問!母親接著說:因為他是聾子⋯

有一句話說:嘴巴是別人的,人生是自己的。只有你自己才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當你有著明確的理想目標,千萬不要受到其他人的不負責的建議,也不要被那些風涼地、毫無目標、逐波隨流的人的話給動搖了。

2011年9月5日 星期一

黑熊手記|我與台灣黑熊的故事 黃美秀◎著

台灣黑熊,請你保重                          文:何飛鵬     
    台灣這塊土地,是祖先留給我們最保貴的禮物,山川靈秀、物種豐富,最為台灣人驕傲。我們魂牽夢繫著這塊土地,以及這土地上所有的一切!
    年輕的時候,從書本中讀到台灣的動物品種,對兩種動物特別有感覺:那就是雲豹與台灣黑熊。理由很簡單,這兩種動物都是台灣力量的象徵。台灣沒有獅子、老虎等這類大型的獵殺動物,雲豹就是台灣食物鏈的最頂端;而台灣黑熊則是台灣陸地上最大的食肉動物。
    只可惜,這兩種動物,再我有限知識印象中,都已經消失了。雲豹在台北圓山動物園中,曾有一個標本,而黑熊則從未在動物園中見過;馬來熊倒也是不少。除了遺憾與惋惜之外,好像對台灣驕傲的感覺,也少了幾分。
    一直到一九九九年,聽說有人在玉山國家公園研究台灣黑熊,而且似乎頗有收獲,黑熊又從我已經絕種的印象中,拉回現實,那是一種對心愛之物失而復得的喜悅。因為這種感覺,我有機會認識美秀,這位台灣「熊媽媽」,這位密林深處與台灣惡劣學術環境奮戰的年輕偉大女性。
    做為成書的第一位讀者,我無限愧疚,因為我們的無知與惡習,正在對祖先所賜予的最寶貴土地,及土地上的一切,進行最無情的肆虐;我們不經意的小事,都可能使台灣已經脆弱的生態崩潰,而黑熊現在就在這最危險的邊緣。
    根據美秀在中央山脈的研究經驗,她破記錄捕到十五隻台灣黑熊,可是這個數量仍不足以證明台灣黑熊已有足夠的族群。黑熊會因為季節性的食物,而從容地爬山涉水而來,牠並非固定棲息的動物,再加上台灣黑熊的棲息地日漸縮水,台灣黑熊「一不小心」就會走出較安全的保護區。台灣黑熊雖然在美秀的努力下,已經有了初步的野外研究記錄,但這些似乎都證實了台灣黑熊瀕臨絕種的脆弱族群生態。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美秀的研究中,許多的黑熊不是斷掌、就是斷趾,獵人所設下的陷阱,更宛如越戰後的越南,遍佈著地雷。幼熊在長大前,被獵殺死亡的比例幾高;黑熊的一生都活在危機四伏中。
      在台灣經濟高速發展的時候,環保及生態保護的意識提升,原住民對獵殺的經濟需求略為降低。可是近三年來,台灣經濟的逆轉、百業蕭條,也使許多的原住民,又回到祖先留下的土地上;美秀的經驗---「三個持槍的獵人迎面而來」,讓我們對黑熊的命運不寒而慄。
    讀完美秀的書,對台灣黑熊失而復得的那股喜悅逐漸淡去,美秀記錄下的一字一句,彷彿就是「臨別贈言」,我實在不知道我們能為台灣最大的食肉動物----台灣黑熊----做些什麼?諷刺的是:出書的前夕,台灣的選舉正吵鬧得讓你我無法安眠,政治人物關心的是他所擁有的權力是否失去,許多人正「假愛台灣之名,做愛自己的事」。美秀所作的事,似乎完全不是台灣社會會關心的事。台灣人正為自己的未來吵鬧不休,黑熊算什麼!
    更大的諷刺是,今天的報紙,以及前兩天的電視,都不斷地報導台北市立動物園中的無尾熊愛克遜死於淋巴癌;遠方的嬌客,吸引了所有台灣人的眼光。台灣人會注意一隻無尾熊的死亡,但卻無暇注意台灣動物家族成員中一個族群的可能滅絕!
    2002年12月5日 清晨

2011年9月1日 星期四

垃圾戰爭_貧窮的廝殺

回程順道圖書館歸還借書,卻不期看見兩位老婦,其中一位霜髮白頭,應該年過六十餘,只是兩位蓬頭垢面,模樣滄桑。兩位攀著一堆垃圾瓶罐相互咒罵叫囂,爭吵不休,過了分餘後,那位白髮老嫗抱著像是橫奪的財寶,這才悻悻然的離去。
這裡是一個所謂社會底層人們努力工作、和生活打拼的縮影,十字路口上有一對很老的夫妻在賣著玉蘭花,在這熱死人的天氣,幸好一旁還有樹蔭能僻熱,不過在下很希望那紅綠燈的秒數能在多些,好讓他們能休息久些。從一中商圈走出來的逛街人潮,在穿越斑馬線時,手裡拿的可樂和那老叟拎的玉蘭花,這不成比例、細微中透露社會成長畸形的苦難,就在60秒後被紅燈替換了。
「貧窮」這個自有人類以來就一直伴隨我們的災難課題,在18世紀開始有許多以均富思想的架構提出,卻也在19世紀又是因為扭曲、強制解釋、誤解,造成人類有史以來最大浩劫,如希特勒的社會主義、列寧的共產主義,接連造成戰爭和種族屠滅。
在富國論裡所闡述的架構,經濟學關切的是財富的本質及其如何增長,終極目標在於增進人類福址,其中是隱含沒有貧窮。令人遺憾的是,長久以來卻有被「窄化」成「國家的財富經營」和「國家間經濟爭戰」的錯誤方向。更不堪的發展是,「自私自利」被認為理所當然,而「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竟成為ㄧ般教條和座右銘,「欺騙」「權謀」被視為理所當然。
在下不佩在此言鑿如何解決「M形社會」、「中產階級消失」所引發的貧窮問題,但在經濟大師傑佛瑞.薩克斯(Jeffrey D.Sachs)在《終結貧窮-可以在2025年之前達成》中簡單透露,亦即以「互助」、「愛心」或「利他」這麼簡單的祕方就能達成。

2011年8月30日 星期二


核能知識 發電的代價:「放射性廢棄物」
可分為「低放射性廢棄物」和「高放射性廢棄物」是指非高放射性廢棄物,而不是根據放射性物質的含量等來分類的。具體來說,就是防止從核能電廠設施外洩放射性物質之空氣過濾器、燃料棒的零件等物品。低放射性廢棄物的處理方式就是可燃性的先焚燒,盡量縮小體積,最後裝入鐵桶中,再用水泥封起來。將鐵桶埋在地層較淺之處,是最一般的處置方式。所謂高放射性廢棄物是指:用過燃料再處理時,含有高濃度放射性物質的廢液再以玻璃固化後的「玻璃固化體」而言。
再處理工程所產生的廢液與反應爐中的玻璃原料混合,廢液與玻璃原料混合的高溫液體被倒入不鏽鋼鋼製的專用包封容器中固化,就成了「玻璃固化體」。廢液和玻璃混合,是因為玻璃這種材料的化學性質穩定,既使將之埋在地層之中,被地下水所溶解,廢液流出的可能性極低。
因為玻璃固化體具有極高的放射性,在沒有任何防護的情況下,人絕對不能靠近。劇表示,人身如果不小心直接接觸到玻璃固化體的話,大慨只要20秒鐘,就會曝露到致死的游離幅射劑量。

2011年8月27日 星期六

老張的遺言 李家同/撰


老張的遺言                           李家同/撰
老張是我們高中同班同學中唯一念醫學院的,他是癌症醫生,我們雖然是好朋友,但我們常常開玩笑說最好不需要去找他。
同班同學聚會,老張一定會到,他的收入高得不得了,所以有的時候他會請客,偶爾同學中有人發生一些經濟上的困難,他也會慷慨解囊。雖然老張對人很慷慨,卻過著很簡樸的生活,他每次都坐公共汽車來聚會,他也乘公車離開,現在有了地鐵,他當然都乘地鐵。他也從不大吃大喝,我的感覺是,老張不喜歡過非常舒適的生活。
我們都是六十二歲左右的人,快到退休年齡,卻沒有人真正退休。大概四個月以前聽人家說,老張退休了,醫院還為他舉行了一個退休儀式,而且聽說場面有些感傷。我弄不清楚是怎麼一回事,正想打電話給他,沒有想到在台北的一家書店碰到了他,他看到了我,高興得不得了,一把抓住我,找了一家環境優雅的咖啡館,坐下來大談他所喜歡的偵探小說,我也聽得津津有味,可是我注意到一件事,老張瘦了一些。
老張是個聰明人。他當然知道我注意到他的消瘦,他主動地告訴我,他得了癌症,已經只有幾個月的生命。對我來講,這真是晴天霹靂,也沒有問現在有沒有治療,因為我想他是這方面的專家,應該知道如何治療.離開咖啡館的時候,下雨了,我替老張攔下了一輛計程車,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看到老張乘坐計程車。
一個月以後老張來埔里找我,他的兒子也是癌症醫生.我們一起去了附近的農場看油桐花,那裡的油桐花種在道路兩旁,大樹成蔭,車子開過滿地的白花,真是奇景。
老張雖然時常面露倦容,但他一再說不虛此行,因為他以後再也看不到這種遍地都是白花的情境了。除了看花以外,老張也對我們的多媒體系統有很大的興趣,我們的研究生替他表演了好多有趣的系統,老張仔細地看這些表演,也問很多有道理的問題。
這也是看到老張的最後一次,不久,老張就去世了。我當時心中納悶,為什麼他走得這麼快,以他的專業素養,他的癌症一定是初期,他所得到的治療也一定是最好的,為什麼他這麼快就走了?
我們都收到了訃聞,訃聞中除了絕對婉謝花圈這些玩意兒以外,還有一個特別的請求,請大家在指定的地點坐他們家租的遊覽車去,訃聞中好像拒絕任何人開汽車去參加葬禮,來了一大票名醫,他們都面容嚴肅,我們這些人看了這麼多的名醫,更加深一個疑問,為什麼老張走得如此之快?謎底終於揭曉了,老張的兒子致詞的時候,告訴我們一個我們都不知道的故事:老張從頭到尾沒有接受任何治療。為什麼呢?
老張的兒子在禮堂中放映了一段錄影帶,在這段錄影帶中,老張解釋了何謂癌症細胞。我們常以為癌症細胞是不健康的細胞,其實不然,癌症細胞是最健康、最有活力的,別的細胞雖然會分裂,但分裂會有止境。癌症細胞的分裂永遠不會停止,不斷的分裂需要養分,但是人的養分有限,癌症細胞的不斷分裂最後將其他正常細胞的養分吸取得一乾二淨。因此老張認為我們這些人都是癌症細胞,因為我太健康,所以我們吃得多,因為我們有錢,所以我們消耗掉大量能源,可是地球上就這麼多資源,我們用得多,其他人類就倒楣了。
老張在錄影帶中一再地強調,百分之八十的資源,由百分之二十的人類消耗掉,他也一再地提醒我們,如果全世界的人都像我們這樣地吃遠洋的魚,全地球海裡的魚只夠我們吃一天,他一再地問一個問題:如果全世界的都像我們一樣地享受,地球上的資源能撐多久?舉例來說,四十年後,石油就用光了。
老張的錄影帶也介紹了非洲二千五百萬人得到了愛滋病的慘相,這一段的聲音被消除了。但這一段靜寂的錄影帶帶給我們極大的震撼。老張的兒子沒有解釋為什麼老張不願意接受治療,那一段沒有任何聲音的錄影帶解釋了一切,老張早就對於他的生活好感到內疚,所以他一直儘量地過得很簡單,非洲大批人得到愛滋病,卻沒有人得到任何治療。歐美雖然有治療愛滋病的藥,但這些非洲窮人如何有錢買這種藥呢?
老張熱愛生命,但是他不願他的生命影響了別人,他說他的病是不可能痊癒的,花了很多錢以後,他可以多活三至四年,在這三、四年內,他所能做的非常之少,所以他不願意為了他的這三、四年的生命而花費人類大量的醫藥資源。
老張的兒子也在葬禮上告訴了大家,老張臨死以前,捐了大筆的錢給一個慈善機構,專門用作醫治非洲愛滋病人之用。老張如果多活幾年,也許可以醫治一些人,但是他的拒絕治療,卻是一個強有力的震撼教育。前天,我們同學會,每人一個盤餐,大家不發牢騷,每個人都對自己的命運感到滿足。我家現在平時只開電扇,有客人來才開冷氣。我們也越吃越簡單,每次餐後有香蕉吃就心滿意足矣。
我住的是公寓,有時難免想念當年在國外住的獨門獨園的房子,現在我的想法也改了,如果全台灣的人都這樣住,台灣恐怕會看不到一片青山,一片綠水,全台灣只看到房子了。
老張說得有道理,我們不能生活得太好,我們不該是癌症細胞。我們應該將青山綠水留給下一代,留給別人。老張瀟灑地離去,使我們可瀟瀟灑灑地活著。我們都輕鬆多了。

2011年8月12日 星期五

NGO 5%PLAN


NGO 5%PLAN
NGO,非政府組織,存在的目的多數是為了推廣所信仰的理念,或實現其社會目標,任何一個成熟的社會,一個成熟的社會,其政府、商界和非政府組織都要有一個均等的發展。
政府的角色是要人民生活富足,而商界的角色則是為了社會創造財富,非政府組織的功能就是要用第三方角色,去完成社會的使命。
由於商業機構、政府和NGO的關係非常複雜,多數時候是敵對的,NGO內部有薪成員的報酬通常是比一般商業機構職員少,多數款項全有賴政府和企業及非營利公司的捐款,近年伴隨金融風暴、景氣衰退下,款項金額盡是捉襟見肘。
MUTO希望能以更長期的模式,幫助更多NGO組織,初期以綠色文創商品-環保杯墊工五款,每款分別針對國內一家NGO組織,以販售所得5%提撥出來讓NGO組織有所幫助。
每個人都要有的概念。無論食、衣、住、行、育、樂,人類生活的框架不可能離開地球環境。1969年,美國阿姆斯壯登月,當時地球人口36億,如今既將突破70億,人口爆炸的時代,我們的環境惡劣日益加劇,我們正處於未來世紀交替的岔路中,在這世代的人們責無旁貸地必須肩負改變命運的任務。
當多數人選擇袖手旁觀,將自身投入世俗洪流中,感謝有許多NGO組織,努力不懈,無私奉獻。

2011年8月7日 星期日

台灣首見_SGS環保杯墊

為什麼要將杯墊拿去做SGS檢驗,我想 只是為了心安理得,因為使用者也是我們的朋友。由這樣的信念來做設計,也用這樣的信念來教育人們,因為價值和價格是有不同的。
不過  我們這樣做還不夠好,所以在每一款杯墊的售價金額,將提出5%來分別幫忙五個NGO團體,分別是環資荒野、諾亞濕地、TUAPA照生會,在每一款所附的説明小卡,都會有協會對您的這一份幫助表示感謝。
希望這樣能成為 一個善的循環,讓人們對環境和生命感恩,讓無名英雄有力量發揮。

2011年8月6日 星期六

Texkiuu_黑面琵鷺、黑熊

Texkiuu(地球-台語發音)是為了突顯台灣人運用語言和設計來愛地球的方式,設計創作的部份也是商請服裝設計人-蔡莘,由她以手工縫製完成,是為了讓T恤本身有更多的手感溫暖,也更貼近人性,包裝體是採用廢棄的紙軸筒,完成再利用的概念,吊卡的部份也加入更多動物的詳細資料。
認識台灣的系列商品之一,“Texkiuu地球人T恤“是由感於幾年前一則新聞報導,一位外籍昆蟲學者驚訝地表示,台灣是昆蟲王國,但是一般民眾居然認不出平均十種的昆蟲!於是想要以"更貼近人性"的設計概念,希望能讓一般民眾在消費的過程,同時也能得到相關的知識。
台灣有多美,不在101、不在小火車,更不在逢甲夜市,那些地方是為了人們而創造的,它們的時間長度是不能比擬自然生態地。當然  我們可以去逛街,我們也需要更多了解台灣,改善台灣,因為我們子孫需要。

前肢白骨露出,如今.........

牠的過去我們並不清楚,如果從發現牠來推回去過往,應該是相當恐怖的。
一開始只有在附近瞧見過幾次,沒多久鄰居說在隔壁空屋有發現一隻狼狗,跑去看的時候,前肢在某些原因下已經是開放性骨折,長時間的舔,血都不步出來了,醫生說如果沒早處理,傷口發炎就會引發敗血,後果就是死亡。
由於先前截肢狗lulu花了足足一年的時間養護傷口,加上實在沒有多餘費用來醫治,和獸醫討論的結果是只將傷口縫合,其它就順天命了。
不是運氣,而是生命的堅韌,雖然前肢醜了點,不過還能正常走路和跑步,而且相當聽話,其實人類只要多一點關心,少一點忽略,不要自命不凡,學習和地球共存。  看看其牠流浪狗 之二

2011年8月4日 星期四

台灣是動植物多樣性資料庫


認識台灣之最
台灣陸地面積雖小,但物種數量卻是所有國家平均值的100倍,海洋生物是全球平均值的400倍,故說台灣是「生物多樣性之島」一點也不為過。精彩的不只如此,台灣擁有許多特有種生物,也擁有世上罕見的生物。

2011年8月1日 星期一

你以為我在亂畫嗎?我看見的世界就是這樣!

耶穌:要有孩子般純潔才能進入父親的樂園.
畢卡索:全世界最好的畫家就是孩童,在他們的眼裡世界是單純地。
綠畝文創裡的設計師做不到那般的意境,但是我們能明確地告訴各位,如果我們的家園不在、環境不復、百樹不生、萬物皆息,那麼 人類先前的設計,究竟是為了什麼而設計。這是一個撮薾小店裡一小群設計人對這個大大的世界所做的努力,我們現在努力播種,唯有期待未來小孩能見著大樹。

2011年7月27日 星期三

MUZIK雙周報 夏日歐洲音樂旅行 My LogBook

MyLogBook
在這漫長暑假,來一趟"夏日歐洲音樂旅行。位於德國南部巴伐利亞地區的新天鵝堡,如果你對華格納有所了解,堡內處處都會是華格納的影子。至今在暑假期間舉辦的音樂節,依然是一票難求,據說遵循正常管道,一張票得等上八年才能排到。

海頓頭骨遺失事件
莫札特出生薩爾茲堡也是必到景點,但是距離薩爾茲堡六公里的安尼夫小鎮,也是一代指揮帝王-卡拉揚"Herbert Von Karajan 1908~1989"下葬之處。海頓1820年11月6日移靈至現今的海頓教堂。只不過 另眾人昏倒的是,棺木內居然沒有頭骨,直到1954年海頓頭骨與身體才合而為一,想知道這其中曲折?  請來MUTO綠畝文創,詳閱MUZIK雙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