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0日 星期六

青蛙村比賽


青蛙村的運動大會,高潮就是登爬一龐大水塔,所有的選手圍在水塔的周圍,每個人都想佔好的位置,好能超越其他人。
不過這個水塔可不簡單,長滿青苔和鏽蝕,而且又高又大,以青蛙的身高,就像是要登上月亮般的艱困,也就因為如此,才有挑戰的可能。
鳴槍響起,大家爭先恐後往上撲,不一會而,水塔底層密密麻麻地滿是青蛙。比賽如火如涂進行中,不少青蛙已經敗陣下來了‥越過水塔中線,只剩下數十位青蛙還一步一步往前,那些先退下的青娃開始討論起來,認為這個比賽是不可能完成的,果不期然,超過中線的選手也一一掉下來,大家紛紛搖頭說這根本辦不到!超越青蛙極限了⋯不要浪費時間了!正當大家以為所有青蛙都下來了,沒想到還有一隻在上頭,而且已經快到達水塔頂了。
年輕的青蛙男孩來了,大家都很好奇他是如何辦到的?如何鍛鍊身體?一大堆問題推向他,年輕的男孩只是一個勁的微笑。這個時候男孩的母親跚跚靠來身旁,叫大家先冷靜冷靜。母親說:大家問再多問題都沒用。“為什麼?”大家異口同聲地問!母親接著說:因為他是聾子⋯

有一句話說:嘴巴是別人的,人生是自己的。只有你自己才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當你有著明確的理想目標,千萬不要受到其他人的不負責的建議,也不要被那些風涼地、毫無目標、逐波隨流的人的話給動搖了。

2011年9月5日 星期一

黑熊手記|我與台灣黑熊的故事 黃美秀◎著

台灣黑熊,請你保重                          文:何飛鵬     
    台灣這塊土地,是祖先留給我們最保貴的禮物,山川靈秀、物種豐富,最為台灣人驕傲。我們魂牽夢繫著這塊土地,以及這土地上所有的一切!
    年輕的時候,從書本中讀到台灣的動物品種,對兩種動物特別有感覺:那就是雲豹與台灣黑熊。理由很簡單,這兩種動物都是台灣力量的象徵。台灣沒有獅子、老虎等這類大型的獵殺動物,雲豹就是台灣食物鏈的最頂端;而台灣黑熊則是台灣陸地上最大的食肉動物。
    只可惜,這兩種動物,再我有限知識印象中,都已經消失了。雲豹在台北圓山動物園中,曾有一個標本,而黑熊則從未在動物園中見過;馬來熊倒也是不少。除了遺憾與惋惜之外,好像對台灣驕傲的感覺,也少了幾分。
    一直到一九九九年,聽說有人在玉山國家公園研究台灣黑熊,而且似乎頗有收獲,黑熊又從我已經絕種的印象中,拉回現實,那是一種對心愛之物失而復得的喜悅。因為這種感覺,我有機會認識美秀,這位台灣「熊媽媽」,這位密林深處與台灣惡劣學術環境奮戰的年輕偉大女性。
    做為成書的第一位讀者,我無限愧疚,因為我們的無知與惡習,正在對祖先所賜予的最寶貴土地,及土地上的一切,進行最無情的肆虐;我們不經意的小事,都可能使台灣已經脆弱的生態崩潰,而黑熊現在就在這最危險的邊緣。
    根據美秀在中央山脈的研究經驗,她破記錄捕到十五隻台灣黑熊,可是這個數量仍不足以證明台灣黑熊已有足夠的族群。黑熊會因為季節性的食物,而從容地爬山涉水而來,牠並非固定棲息的動物,再加上台灣黑熊的棲息地日漸縮水,台灣黑熊「一不小心」就會走出較安全的保護區。台灣黑熊雖然在美秀的努力下,已經有了初步的野外研究記錄,但這些似乎都證實了台灣黑熊瀕臨絕種的脆弱族群生態。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美秀的研究中,許多的黑熊不是斷掌、就是斷趾,獵人所設下的陷阱,更宛如越戰後的越南,遍佈著地雷。幼熊在長大前,被獵殺死亡的比例幾高;黑熊的一生都活在危機四伏中。
      在台灣經濟高速發展的時候,環保及生態保護的意識提升,原住民對獵殺的經濟需求略為降低。可是近三年來,台灣經濟的逆轉、百業蕭條,也使許多的原住民,又回到祖先留下的土地上;美秀的經驗---「三個持槍的獵人迎面而來」,讓我們對黑熊的命運不寒而慄。
    讀完美秀的書,對台灣黑熊失而復得的那股喜悅逐漸淡去,美秀記錄下的一字一句,彷彿就是「臨別贈言」,我實在不知道我們能為台灣最大的食肉動物----台灣黑熊----做些什麼?諷刺的是:出書的前夕,台灣的選舉正吵鬧得讓你我無法安眠,政治人物關心的是他所擁有的權力是否失去,許多人正「假愛台灣之名,做愛自己的事」。美秀所作的事,似乎完全不是台灣社會會關心的事。台灣人正為自己的未來吵鬧不休,黑熊算什麼!
    更大的諷刺是,今天的報紙,以及前兩天的電視,都不斷地報導台北市立動物園中的無尾熊愛克遜死於淋巴癌;遠方的嬌客,吸引了所有台灣人的眼光。台灣人會注意一隻無尾熊的死亡,但卻無暇注意台灣動物家族成員中一個族群的可能滅絕!
    2002年12月5日 清晨

2011年9月1日 星期四

垃圾戰爭_貧窮的廝殺

回程順道圖書館歸還借書,卻不期看見兩位老婦,其中一位霜髮白頭,應該年過六十餘,只是兩位蓬頭垢面,模樣滄桑。兩位攀著一堆垃圾瓶罐相互咒罵叫囂,爭吵不休,過了分餘後,那位白髮老嫗抱著像是橫奪的財寶,這才悻悻然的離去。
這裡是一個所謂社會底層人們努力工作、和生活打拼的縮影,十字路口上有一對很老的夫妻在賣著玉蘭花,在這熱死人的天氣,幸好一旁還有樹蔭能僻熱,不過在下很希望那紅綠燈的秒數能在多些,好讓他們能休息久些。從一中商圈走出來的逛街人潮,在穿越斑馬線時,手裡拿的可樂和那老叟拎的玉蘭花,這不成比例、細微中透露社會成長畸形的苦難,就在60秒後被紅燈替換了。
「貧窮」這個自有人類以來就一直伴隨我們的災難課題,在18世紀開始有許多以均富思想的架構提出,卻也在19世紀又是因為扭曲、強制解釋、誤解,造成人類有史以來最大浩劫,如希特勒的社會主義、列寧的共產主義,接連造成戰爭和種族屠滅。
在富國論裡所闡述的架構,經濟學關切的是財富的本質及其如何增長,終極目標在於增進人類福址,其中是隱含沒有貧窮。令人遺憾的是,長久以來卻有被「窄化」成「國家的財富經營」和「國家間經濟爭戰」的錯誤方向。更不堪的發展是,「自私自利」被認為理所當然,而「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竟成為ㄧ般教條和座右銘,「欺騙」「權謀」被視為理所當然。
在下不佩在此言鑿如何解決「M形社會」、「中產階級消失」所引發的貧窮問題,但在經濟大師傑佛瑞.薩克斯(Jeffrey D.Sachs)在《終結貧窮-可以在2025年之前達成》中簡單透露,亦即以「互助」、「愛心」或「利他」這麼簡單的祕方就能達成。